中国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,雾霾天气多发、城市河道水体黑臭、“垃圾围城”、土壤污染、危废处置以及农村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,污染治理任重道远。城市环保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。近几年,政府投入、居民的宜居环境需求、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,由于对大气污染防治、水质污染防治设备及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的投资需求巨大,环保产业发展潜力巨大。环保产业应当也完全可以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,以满足生态环境保护、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需要。环保产业是政策性产业,环保监管的持续到位有利于形成环保产业的优胜劣汰,并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升级的有力抓手。技术创新,是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城市环保投资规模将持续扩大
据调查发现,受疫情防控等影响,城市环境设施运行和环卫服务项目成本激增,环保行业受到严重冲击。
受疫情影响,2020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规模大约在1.6万-2万亿元,随着市场需求的继续释放,2021年环保产业规模有望超过2万亿元,2025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有望突破3万亿元。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4月22日,已有94家环保企业披露2020年业绩报告,其中55家公司实现营收和净利双增长。基于不同环保细分领域2020年运营收入及2021年预测及“十三五”期间累计投资情况,大部分环保细分领域仍属于需求旺盛的成长期。
2004~2019年,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(GDP)的比值从2004年的0.4%逐步扩大到2019年的1.8%。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直接贡献率从2004年的0.3%上升到2019年的3.1%,尽管期间出现过一些波动,但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总体呈逐步加大的趋势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财政支出力度加大,2016~2019年,全国节能环保财政支出2.4万亿元。价格税费政策改革稳步推进,环境保护税全面开征,2019年全年收入221亿元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。截至2019年底,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确定的9项约束性指标中有8项已提前完成,还有1项指标是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,预计2020年底完成。
作为保障“十四五”规划顺利起航的奠基之年,2021年还毫无疑问是冲刺碳达峰、推进碳中和的关键节点,意义不可谓不重大。2000年以来,尤其是近些年,国家对环保的重视越来越高,政策层面对于环保行业的支持力度将持续加强,环保投资规模越来越大。
环保产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
近两年国家对环保政策趋严,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大,从而推进环保产业市场化发展。在环境污染的治理上,城市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。以中国各省区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例,总体上看,北京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山东、海南等省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都相对较高,而吉林、黑龙江、湖南等省份的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都相对偏低;另一些省区如新疆、云南、山西、甘肃、安徽、湖北的城市,表现为污水处理率较高而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偏低,而天津、广东、广西、贵州和青海的城市,则表现为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较高而污水处理率偏低。
随着《中国制造2025》战略的实施,中国将利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,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、清洁生产、节水治污、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,开展重大节能环保、资源综合利用、再制造、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,必将大幅提高节能环保产业的渗透力。根据生态环境部有关报告,到2030年全国低碳产业的产值预计将达到23万亿元,对GDP的贡献率将超过16%。未来三年,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将会增大,节能环保产业仍将保持高速发展。
预测到2025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17.5万亿元
《中国制造2025》指出,加强节能环保技术、工艺、装备推广应用,全面推行清洁生产;发展循环经济,提高资源回收利用效率,构建绿色制造体系,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。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预计,2021-2025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.67%,2023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有望扩大到13万亿元,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提高。到2025年中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17.50万亿元。(来源:中国项目工程咨询网)